紀華麟老師在高雄藍色狂想PUB的爵士鋼琴演奏:
紀華麟老師於2009年獲得金曲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! |
|
紀華麟簡介:
父親是一位職業手風琴手;從小深受影響,向父親學習電子琴,
當兵時在藝工隊首度嘗試舞台劇音樂創作,
音樂大事記:
1989年 :加入「亞洲唱片公司」、「諦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」,
1990年 :與哥哥合開了高雄第一家爵士音樂PUB「藍色狂想」,
1994年 :發行個人首張鋼琴演奏創作專輯「鋼琴詩人」,
1997年 :為台灣光復節活動,將台灣民謠「思想起」重新編曲;
1998年 :與高雄市國樂團一同受邀於「台北1998 APEC」國際會議廳合作演出「思想起」
1999年 :年底接受公共電視台「生活音樂家」節目,
2000年 :9月獨立製作發行首張爵士音樂專輯「打狗爵士」,
10月並於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,舉辦第一場融合爵士、流行、
2001年 :參與「第12屆金曲獎.最佳流行演奏專輯」--「
歷年音樂創作:
1992年 1994年 | 「西方蓮」、「禪松」、「憶兒時」/合作專輯 「鋼琴詩」/ 首張個人創作專輯 |
1996年 | 「世外桃源」/ 個人創作專輯 |
1999年 2000年 | 「歸去來辭」/ 個人創作專輯 「打狗爵士」/ 爵士音樂專輯 |
2001年 | 「大江東去」/ 個人創作專輯 |
2002年 | 「台灣的森林」/ 個人創作專輯 |
2009年 | |
2010年 |
2009年獲得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創作人獎:
喜愛接近大自然,並夢想完成百岳的紀華麟,
「尋找精靈 - 台灣大自然音樂交響詩 南橫‧利稻」這張專輯花5年的時間用感動的畫面譜出台灣大自然的鋼琴交響詩;
以往每張專輯都會加入不同的創作元素,在這張專輯裡亦不例外;
5年的時間醞釀了這張遠離塵囂,記錄美麗台灣大自然的音樂專輯,
轉錄自 http://www.twtimes.com.tw/html/modules/news/print.php?storyid=52252
【南方發燒星】紀華麟
第二十屆金曲獎「演奏類最佳作曲人」-高雄在地音樂人紀華麟
記者翁淳宏高雄報導
第二十屆金曲獎「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」得獎的是-森林的呼喚《尋找精靈》-紀華麟。紀華麟不但是道道地地的高雄知名在地音樂人,更是高雄最知名PUB「藍 色狂想」的老闆。紀華麟從小就接觸音樂,從事的工作盡是與音樂領域相關,多才多藝的紀華麟深耕在音樂演奏領域,亦創作出許多極為經典的心靈與宗教音樂。他 絕對是高雄音樂圈的驕傲。
從小被樂師父親發現音樂天分
紀華麟的父親是名手風琴樂師,家中買了電子琴後,紀爸爸開始教紀華麟兩位年長的哥哥學琴,後來發現原來年紀最小的紀華麟反而對音樂比較有興趣,且似乎較有 天分,於是便轉而栽培他。國中開始,紀華麟正式在YAMAHA學習古典鋼琴,並以音樂作為升學的準備科目。努力練習的結果,果然如願考上華岡藝校西樂科, 十八歲那年就開始在高雄擔任樂師,紀華麟說:「當時我在高雄的酒店、舞廳以及像是藍寶石、喜相逢、國王等西餐廳擔任駐店樂師,負責彈奏鋼琴。後來當了兵, 在藝工隊裡服務,在軍中也是從事音樂作曲等勤務,在國軍藝工競賽中,曾經連續兩年獲得第一名,並得到舞台劇最佳配樂獎等獎項」。
白天做心靈音樂 晚上彈奏爵士
紀華麟在樂界的名氣很早就打開了,還沒退伍就已經有多家PUB預約他去駐點演奏。退伍後的他晚上在PUB中擔任駐店樂手,白天則在亞洲唱片公司上班,負責 編曲、音樂創作等工作。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發行了八、九張有關宗教、心靈類的專輯。駐點演奏三年後,紀華麟覺得樂師的工作就是幫人伴奏而已,比較沒有挑戰 性。此外,紀華麟在年輕時就很喜歡爵士樂,一直希望自己能夠開一間餐廳並且在裡面彈奏爵士鋼琴,於是在1990年便在文化中心後開了第一家有樂團表演的 PUB,也就是當今高雄最著名的PUB-「藍色狂想」。
凌晨五點依舊高朋滿座的藍色狂想
那時紀華麟白天仍在亞洲唱片上班,晚上則在自己的藍色狂想中伴奏。藍色狂想經營三年後,PUB開始盛行,便擴大規模轉移到現在五福路的店址上。紀華麟說: 「當時因為景氣好,高雄至少有五十間以上的PUB。我們後來還另外開了兩間分店,每家生意都非常好。那時藍色狂想是24小時營業,凌晨五點天亮時整個店還 是全滿的狀態,客人都還在High,那是藍色狂想的全盛時期」。
後來PUB逐漸凋零後,藍色狂想卻還能維持經營。紀華麟認為,藍色狂想能撐下來的原因就是音樂的品質和專業,「很多老闆可能有很多錢可以開餐廳,但他們對 音樂不一定內行,很難去評估音樂的品質。剛好我和我的合作夥伴們都是音樂人,所以品質可以自己把關。音樂品質好,PUB久而久之就有自己的品牌產生」。當 今許多成名歌手像是康康、老爹、楊培安以前都是藍色狂想駐唱出身的,尤其是黃小琥更是在藍色狂想唱了將近十年。
首次獨力製作發行的專輯「尋找精靈」即獲金曲獎
亞洲唱片的工作結束後,興趣廣泛的紀華麟自己開了一家「樂匠音樂出版社」,提供一些音樂教材等教學產品。2003年又成立了「異視界數位媒體」(E- CITY),內容主要是現場音樂演奏網路TV,並也有屬於自己的錄音室。所以到後來,紀華麟的音樂都是在自己錄音室中獨力完成發行的。另外,紀華麟自己也 很喜歡登山,有一個征服百岳的夢想,常帶著相機、錄音機到大自然裡攝影、收音…等,憑著經驗的累積與對音樂的熱誠,2008年首張獨立完成的專輯「尋找精 靈」,就立即獲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演奏類作曲人獎。
要讓更多的人接觸流行爵士樂
2000年後,紀華麟的表演性質有些轉變,開始陸續與一些藝人合作,像是鍾鎮滔、彭佳慧、黃小琥、優客李林、王夢麟、潘越雲、文章、楊培安、蕭煌奇…等, 擔任他們的樂手到國內外舉行演唱會。紀華麟對音樂還有一些理想,「在2000年,我們藍色狂想也有在文化中心至德堂舉辦演唱會。在這個演唱會前,文化中心 從來沒有流行元素的音樂在至德堂表演過。我的初衷就是想要讓更多不會去PUB聽音樂的人接觸到這些流行爵士樂」。
面對高雄音樂環境的衰退,紀華麟認為如果音樂圈要活絡,就需要有足夠的消費人口。有消費者音樂人才會有舞台,有舞台之後音樂人才會有競爭與激勵,有競爭才 會進步,整體的水準才會提升。他說:「目前看來,唯有高雄成為一個國際級都市,才能讓音樂環境有發展的機會,其實主要還是景氣的問題居多。希望政府也能配 合一些在地音樂人舉辦一些活動。之前沸沸揚揚要成立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,就在中心擔任顧問,曾上過許多節目暢談理念,但現在也是因為許多因素而擱置下來, 實在非常可惜」。